医院概况
   
医院介绍
医院简介
医院环境
医疗技术
科教兴院
医疗设备
医院荣誉
院训
院徽
院歌
医院制度
现任领导
优秀人才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市管优秀专家
先进集体
先进个人
医院历史
医院历史
历届院长
大事记
陈列馆
组织机构
院庆专栏

当前位置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历史 >

医院历史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荫。我院自1922年10月建院以来,九十年风雨兼程,九十年沧桑巨变,几代中心医院人为医院的建设发展,为潮汕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做出巨大贡献,也留下辉煌的历史足迹。
  1922年8月2日潮汕遭遇历史罕见大飓风,造成死伤无数(最高估计共死亡8万多),灾后汕头民众流离失所,造成很多乞丐和孤儿,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八二风灾”。在此背景下,同年10月,日本财团法人博爱会创办了“汕头博爱医院”(宏济医院),医治和收容了大量的受灾民众。
  此后,医院一直秉承着“仁慈、博爱”的精神,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此间发生许多不平凡的事件。1927年,武昌起义的枪炮声响起,时任营长的陈赓同志,腿部受伤,辗转来汕头,遭受国民党军队的围捕,在此紧要关头,医院的一位护士凭借着机智勇敢,从敌人枪口救下了陈赓,并护送至开往香港的小船上。此番经历,让陈赓感动一生,解放后他多次派人到汕头寻找当年那位不知姓名的救命恩人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解放后,医院成为“广东省立第一医院汕头分院”、“广东省军区第一军分区医院”,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的积极贡献,医护人员的足迹遍及抗美援朝的战场、青藏高原雪域、河南商丘灾区、非洲赤道几内亚城乡。1965年8月6日,“八.六”海战在福建省东山岛海域打响,海战中轮机兵麦贤得在头部中弹、脑组织外露的情况下,坚持作战3个多小时被誉为“钢铁战士”。海战结束后,包括麦贤得在内的4名重伤员被送至我院抢救,多名医务人员为抢救勇士献出了自己的鲜血。
  改革开放后,汕头成为“五大经济特区”之一,医院站在改革开放的潮头,开拓进取,锐意创新。1994年以优秀成绩成为广东省首批国家“三甲”医院,为医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1年,22层的住院A楼投入使用,成为粤东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住院大楼,使医院的环境得到极大改善。2005年,医院正式挂牌“中山大学附属汕头医院”,通过与中山大学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开展合作,使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得到全方位的提升。2007年以来,医院加快转变发展模式,开始向高技术含量医疗服务、高端医疗设备、疑难重症病诊治、医学科研和教学、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发展,使医院再次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2002年10月28日,举行建院80周年庆典
2001年2月2日,22层住院大楼落成庆典
2001年2月2日,22层住院大楼落成庆典
2000年12月30日,举行首次药品采购招标会
1994年12月24日举行“三级甲等医院”挂牌仪式
1987年7月引进日本岛津SCT-2000T-Ⅱ型全身CT,8月31日举行CT投入使用剪彩仪式
1980年引进人工心肺机,心血管组第一次独立开展心血管外科手术
首例心脏直视手术病人康复出院
骨外科成功施行具国内先进水平的远端肌体再植手术
1977年1月医院成立“三衰”抢救组
1975年孙德麟主任(左一)主持开展医院第一例脑瘤手术成功
1975年7月10日汕头地区人民医院七五年度麻醉进修班毕业留影
1976年 汕头地区人民医院派驻医疗队到甲西镇,照片为部分队员在当地合影
1976年,医院手术室人员合影
1977.12.20汕头地区肿瘤防治学习班结束后,我院成立肿瘤科
1978年眼科科室诊疗场景
1978年医院举办“优选法”展览会
1981年6月25日汕头地区人民医院八0届内科医师进修班师生合影留念
1981年9月5日汕头地区医院315班先进团支部合影留念
1974年地区医院医疗队首批下乡全体队员留念
1945年仁慈博爱医院用房
1950年省立第一医院工作人员合影
1948年仁慈博爱医院工作人员合影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视察我院
70年代医院外科楼
70年代医院内科楼
70年代医院核医学楼
1974年7月医院卫校203、204届毕业生合影


医院地址:广东省汕头市外马路114号(外马路与汕樟路交界处) 医院总机:0754-88550450 预约挂号、就诊咨询热线:0754-88908890 点击更多
Copyright 汕头市中心医院 经营许可证:粤ICP备14041151号